群众运动中的表情与会意范长江离开新闻事业的(2)

来源:新闻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意见》之外,报社内一些对范长江心怀不满的群众,越过正常程序,在报社内召开大会,并匿名给新闻总署打电话,请新闻总署通知胡乔木到《人民日

除《意见》之外,报社内一些对范长江心怀不满的群众,越过正常程序,在报社内召开大会,并匿名给新闻总署打电话,请新闻总署通知胡乔木到《人民日报》社参加大会;同时通知范长江从中国人民大学回报社参加社内的群众运动,接受群众批判。范长江对群众运动没有经验,他赶回报社后,向几位同志询问开大会的事,被询问者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因此很生气,对这种反常现象很不满,说“那大概是捣乱分子(干的)”。他没料到,这句话后来成为他脱离群众“官僚主义”错误的又一证据。

胡乔木看到报社群众反映的意见后,派黎澍到报社调查。黎澍把报社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得出结论,认为属于工作方法问题。在向报社群众说明时说,范长江工作方式方法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但范长江的历史中央是清楚的,关于他接母亲到北京来生活的事中央也知道,这些不是问题。新闻总署根据黎澍的调查,责成范长江回报社向群众作检查。

面对这样的群众运动,范长江不知所措。他调阅了批评意见的记录后,把这些意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工作上的问题,即办报方针问题;二、干部政策问题;三、个人思想作风问题。在6月12日的大会上,范长江作了第一次检讨。

在检讨中,他避开第一个问题不谈,直接谈第二个问题,并且不承认自己在该问题上有错误,为自己作了辩护。他重点谈第三个问题,说:“我是不是因为感到报纸成绩很大而骄傲自满,因此有个人主义?我考虑了很久,认为我的个人主义是表现在另一方面。……我的个人主义有特殊性,表现在不能任怨,对这样困难的重要的工作,常常考虑到:如果搞不好,要自己负责,在困难面前不能不顾一切,全心全意地来进行工作,随时想到能够不做这个工作更好。在这种心情下,遇到委屈的时候,就更发展了,就更不想做了。”在该问题上,他也没有完全认账。

面对这样的检查,群众显然不满意。总编辑邓拓在会上也对范长江进行了批判。他明确肯定范长江在《人民日报》工作中表现出的魄力、朝气和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范长江身上的问题,比如有资产阶级庸俗思想作风,讲究资产阶级社会的个人关系;有十分突出的个人英雄主义,看不起群众和干部;在党内和群众中的实际锻炼很少,工作中逐渐发展了主观武断的家长制作风,严重脱离了群众;特别是好大喜功,害怕自我批评,对自己的错误在很长时间内借口工作忙不回社检讨;后来检讨不深刻,同志们提出意见,他一直置之不理。

面对几乎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范长江不愿违心认错,始终不承认自己有原则性错误。他表面上接受了群众的一些意见,但又举出一些事例为自己解释。他越是解释,报社一些群众就越认为他不愿认真听取和考虑大家的意见。虽然他作了两次“检查”,终究没有平息群众心中的怨气,无法获得群众的谅解。他与报社群众的对立情绪一时难以调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将其调走。按照政治运动中人事处理的惯例,处分一个人一般都要对当事人做出一个政治结论,但是中央对范长江并未做出任何明确结论,而是以不了了之的方式让范长江告别《人民日报》。他也从此离开了新闻事业。

据孔晓宁文章披露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范长江被调离《人民日报》,是因为“三反”“五反”中人民日报社内群众和老干部对他的激烈“炮轰”。“炮轰”的起因,相关回忆和研究文章均认为是范长江领导《人民日报》“大转变”期间与社内老干部及群众结下了“人际积怨”。

陈勇进《意见》和邓拓的发言已多少透露出产生“人际积怨”的个中端倪。《意见》中所列范长江的问题虽有好几个方面,但导致积怨的实际上主要是前两点,即“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看成唯一的人物,官僚主义和骄傲自满情绪十分严重”和“报社内搞家长制,动不动对干部特别是老干部恐吓辱骂”。邓拓所说范长江之问题中,有可能引发人际积怨的也基本是这两方面。他们所说是否属实呢?笔者在此从“大转变”部分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试作考察。

燕凌在《范长江当人民日报社长的时候——记他的一些谈话、批语和示范活动》中,详细记录了范长江当年在报社编委与组长“接头会”上的部分讲话*胡愈之、夏衍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244~246页。。从这些讲话所叙述的事理看,这些话是实事求是的,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范长江对报纸工作的清晰思路与深刻认识,感受到的是他对做好报纸工作的急切心情与殷切期待。然而,若站在组织内沟通的技巧或听他讲话的人的心理感受角度看,不能不承认,其中确实有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这些讲话的语气多是命令式的和自上而下的,其中充满了“要”“都要”“不要”“不能”等命令意味或否定意味很浓的词;不少话是以教训人、责备人的口气表述出来的,甚至包括不少略带嘲讽和贬损的表达。其次,从这些话中可以感受到范长江居高临下的气势。这种气势,从积极方面看,是范长江对自己办报思想与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表现,但从听他“训话”之人的心理感受层面看,给群众的感觉是过于骄傲、自视太高。要知道,他这些话是面对报社编委和组长讲的。在当时《人民日报》能担任中层以上职务者,虽不能说全部有足以自矜的革命资历,至少可以说大部分是有“老革命”资格的。经常用居高临下、教训与指责意味浓厚的口气对他们讲话,他们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相应地,脱离群众意义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观武断”“家长制”“官僚主义”等帽子自然会加到范长江头上。

文章来源:《新闻界》 网址: http://www.xwjzz.cn/qikandaodu/2021/0502/397.html



上一篇: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模式
下一篇:打造农科智库精品助力陇原乡村振兴在甘肃农业

新闻界投稿 | 新闻界编辑部| 新闻界版面费 | 新闻界论文发表 | 新闻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