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大后方新闻界三剑客(3)

来源:新闻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1946年6月下关事件发生。浦熙修在现场采访时,与上海来南京请愿的和平代表团马叙伦等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被困在一间候车室

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1946年6月下关事件发生。浦熙修在现场采访时,与上海来南京请愿的和平代表团马叙伦等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被困在一间候车室直至深夜。之后,周恩来、郭沫若到医院探望她,激励道:“你们的血不会白流!”

11月,国共谈判基本破裂,周恩来、邓颖超即将撤回延安。临行前,中共代表团举行记者招待会,浦熙修在报道中描述道:“周氏议论滔滔,特别关于土地问题与中共今后任务一答,发挥最多也最激动,其他回答也很多……周氏态度一贯诚恳热烈,语调激越而不现浮躁……记者在跨出梅园新村,听见同业们耳语:‘我们是被煽惑了,还是被说服?这卓越的政治家和宣传家!’”

浦熙修专门来到梅园新村与周恩来一番长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周恩来叮嘱她少外出,并赠言:“多读点书吧!”

◇1946年,杨刚在美国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左起:杨刚、赖亚力、史沫特莱、陈瀚笙

周恩来介绍“杨刚是我们党内少有的女干部”

杨刚(1905-1957),原名杨季征、杨缤,祖籍湖北沔阳。她是出色的记者、诗人、作家、翻译家,又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

杨刚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宦之家,中学就读南昌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后入读燕京大学。1928年,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不久被捕入狱。出狱后,杨刚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北方“左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32年大学毕业后,杨刚到了上海,除了引导四哥杨潮(国际问题专家、军事评论家羊枣)走上革命道路外,她还结识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和斯诺。

杨刚英文水平较高,与好友萧乾协助斯诺编译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杨刚翻译的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这是该书在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1938年,杨刚接受一项重要使命,与友人一起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译成英文,向全世界广泛传播,让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

1939年是杨刚转型为记者的关键时期。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萧乾的引荐下,杨刚到香港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上任后,她巧妙利用《大公报》副刊自由的特点,一改萧乾在任时的“绅士”风格,让它“披上了战袍,环上了甲胄”,使其服务于抗日宣传。

除了办报外,杨刚广泛参加香港文化界的活动,并与许地山、乔冠华等人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还和乔冠华成为挚友。香港沦陷后,在周恩来和南方局的安排下,杨刚同其他文化界人士逃往桂林,继续主持《大公报》文艺版。她发表《归来献辞》,以坚定而又富有诗意的文辞向读者宣告:“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战争外面闪着光芒,雨季快要停止了。走完这一段泥泞的道路的日子是不会太长了。有谁能使阳光不铺满草地,谁能使江流不入海洋。”

1943年3月,杨刚来到重庆《大公报》总馆,主持重庆和桂林两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杨刚利用这一身份,从事文化界和国际人士的统战工作,受到周恩来的高度赞扬,并多次应邀和重庆文艺界人士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做客。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杨刚与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和美国记者常有工作上的联系,并协助南方局外事组搭建国际统战关系。由此,她得以结识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

1942年,费正清第二次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兼新闻处主任(同时也是美国战略情报局驻华代表),开始接触中国左翼人士。他称:“我在重庆结识的另一个左翼年轻女士,我曾从她那里学到了革命之所以产生的道理,她不具备龚澎的魅力,也未公开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出现,但是她以更锋利的笔调,更广阔的哲学背景来探索中国的前途问题。这就是杨刚。”“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卓越的才智,她把她的整个身心奉献给了文学工作。”

1944年,在费正清的帮助下,杨刚申请到赴美留学奖学金。她带着周恩来的指示,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美国,担负中共留美党员工作组的领导重任,开展党的对外新闻宣传及国际统战工作。杨刚在美四年,采访各界人士,调查美国社会问题,写了几十篇美国札记,迄今仍被视为中国记者剖析美国社会的艺术珍品。

1948年底,杨刚回国,进入华北解放区。在西柏坡,周恩来特地向毛泽东介绍杨刚,说“她是我们党内少有的女干部”。胡绳回忆:“在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听到她对国内反动派及其喉舌,对国际法西斯势力的严词谴责。她嫉恶如仇,浩气磅礴。” 正因如此,杨刚又有了“浩烈之徒”“金箭女神”的美誉。

文章来源:《新闻界》 网址: http://www.xwjzz.cn/qikandaodu/2021/0303/370.html



上一篇:新闻面向的非虚构写作概念澄清与历史变迁
下一篇:记者采访要多些实功

新闻界投稿 | 新闻界编辑部| 新闻界版面费 | 新闻界论文发表 | 新闻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