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慧樵:情系百姓风雨路(3)

来源:新闻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桑不老春蚕心 “用自己的爱心与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像我以前一样渴望帮助的人”,桂慧樵对于梦想的诠释被收录进了由中宣部主管的《党建》杂志特

古桑不老春蚕心

“用自己的爱心与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像我以前一样渴望帮助的人”,桂慧樵对于梦想的诠释被收录进了由中宣部主管的《党建》杂志特刊“100位中国人的中国梦”中。桂者丹心,樵夫般的韧劲,让桂慧樵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琼州海峡是我国海上重要的运输大动脉,为了加强管理,对航运企业进行整合,位于海峡北岸的湛江市政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让份额较少(按市场份额占34.13%)的一家国有企业强行执行51%的股权比例,而占绝对优势的两家民营企业(按市场份额占65.87%)设定仅占股权结构的49%。这一强硬的“拉郎配”措施的出台在两家民营企业的广大股民、船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船民们纷纷给桂慧樵写信,反映他们在整合中的不满情绪,于是桂慧樵马不停蹄赶往琼州海峡进行调查采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撰写了一篇题为《琼州海峡北岸航运整合究竟难在何处》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水运报2018年11月7日的记者调查版面上。文章一经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次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对这篇报道特别关注,并以“琼州海峡北岸航运整合被指搞拉郎配 国企占股比引争议”为题全文转载,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立即进行整改。之后,船民们纷纷给桂慧樵来信:“自从您那篇报道发出后,市政府已将整合的事情交给了县政府,县政府也不再强推了,而是交给企业之间来谈,谈妥后再推进。”“非常感谢您老人家对我们公司的支持,您传播了正能量,我们两家公司的船员都为您点赞。”

他的一位好友曾这样说道:“其实桂慧樵是个平凡的人,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得到上天特别的恩赐。他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就,完全是凭着一颗情系百姓的心和忠于职业道德的良知。”

2013年8月,在由中宣部和教育部启动的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活动中,桂慧樵被选派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一名客座教授。从采访一线到大学课堂,再从大学课堂回到采访一线,桂慧樵以他丰富的记者从业经验与惯有的亲和力,倾尽所能地去帮助学生。这些年来,先后有20多位新闻学子与桂慧樵外出实习,深入采访第一线。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每次发表稿件,桂慧樵为了激励学子们的写作热情,总是把他们的名字列在第一位。

桂慧樵对学生倾注的关心与责任是广阔和无私的,为了让学生们早日成才,6年前,桂慧樵打算自费设立“慧樵新闻奖”。这个想法萌生后,他便立即行动起来,并很快给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尽管我不是企业家,家境也并不是很富裕,但我有一颗热爱学子们的赤诚之心,为了激励学子们胸怀大志,多实践,多写稿,写好稿,激励学院快出人才,从今年(2013年)开始,我将每年拿出2万元人民币,作为学院用于评选学生优秀新闻奖的款项……”

考虑到桂慧樵的生活并不富裕,院校领导也曾多次劝他不要捐那么多,但桂慧樵深知自己坚持新闻理想道路一路走来的辛酸与不易,他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希望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去帮助每一位有着新闻理想的年轻人,激励他们不断奋发向上。最终,中南民族大学“慧樵新闻奖”于2014年设立,这也是我国首个由一名记者自己出资设立的新闻奖项。自“慧樵新闻奖”正式设立以来,先后共有百名学子获此殊荣,极大激发了学子们新闻实践的热情。

在桂慧樵数十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中,他用自己的新闻笔触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不断地诠释着:记者,跟随时代脉搏跳动,是社会发展事件的忠实记录者;记者,更应该是历史进程中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冲浪人。新闻工作对于桂慧樵来说也早已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融入他的全部人生、并为此长期奋斗的事业。他将祖国、长江、人民的命运和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2009年,作家杨豪专门为桂慧樵写了长篇报告文学《长江,忧患的母亲河——良知记者桂慧樵守护长江纪实》,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副局长的刘汉俊为该书撰写了题为《代表长江的发言》的序。文中写道:“桂慧樵对于长江的情与爱,对长江之劫与殇的痛与恨,都凝聚在那每一次的跋山涉水、每一次的餐风饮浪、每一次的喜怒哀乐之中。他就像一尊巨大的感叹号,让人们一次次感到舆论监督的力量!”

2011年8月,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期间,光明网以《双脚扎根基层,用心贴近百姓》为题,对桂慧樵长期深入基层、为民请命的务实作风进行了专题报道。

文章来源:《新闻界》 网址: http://www.xwjzz.cn/qikandaodu/2021/0105/345.html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经济新闻如何提高吸引力
下一篇:“呼啦圈”冷热谈

新闻界投稿 | 新闻界编辑部| 新闻界版面费 | 新闻界论文发表 | 新闻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